如果不能停止对于欲望强烈的追求,你永远也无法离开焦虑。
谁能脱离对欲望的追求?
很多人都不能,我们的欲望层出不穷,满足了一个另一个就来了,我们想要满足它,害怕不能满足的这种心情,就会让我们体验到焦虑。
所以,当一个人焦虑地问起“我怎么才能不焦虑”时,她其实是提出了一个让自己很焦虑,而没有答案的问题。
可以说,焦虑是人的问题。如果你把它当做一个问题的话。
壹、引发焦虑是欲望,无处不在
有人说,我并不是有什么特别的欲望,我现在是生活得特别累,焦虑到心累。
一位读者说,“我躺在那,也心累得不行,很想知道我怎么解决我的焦虑”。
也有各种因为焦虑而去咨询的来访者,比如考试前睡不着、担心自己今年无法结婚、感觉不能胜任目前的新岗位、害怕自己的身体突发状况……
但是这些其实都是欲望。
想要——平安、幸福、健康、有好家庭、有好工作、一切都不出状况、永远顺利地进行下去,这难道不是欲望吗?
的“想要”,和“不想要”都是欲望,一旦有这种欲望,就会引发我们的焦虑。
咨询里,会见到挺多害怕考试或者害怕一件事完成不好而引发焦虑症状的来访者,
人们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焦虑情绪,但是焦虑症状则会更为严重一些:手心出汗、脸红、心跳加速、睡眠失常、情绪紧张,一遍一遍强迫性地思考这件事坏的结果而无法停止,还有的会有呼吸困难的现象。
他们特别担心一件事的结果不如预期,总是担心,总是害怕,心理状态和神经系统都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我和一个读大学的来访者,曾经有过这样的对话:
“我很担心考试失败,担心闹钟不响睡过头”
“如果这次闹钟没想,期末考试失败,直接后果是什么?”
“我会分,重修,”
“重修然后还是要考试,考试前还会有焦虑,闹钟还是可能不响,”
“那我肯定还是一样焦虑,害怕考试害怕闹钟郑州金水脑康中医院精神科主要诊治:失眠、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头晕头痛、强迫症、精神障碍、狂躁症、双相情感障碍、神经衰弱、恐惧症、神经官能症、神经症、癔症、心理障碍、头痛头晕等疾病。医院一直坚持采用中医、西医、现代化科技,对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不响”
“补考闹钟没响,你又一次分,这个概率微乎其微,但是如果还是发生了,后果是什么?”
“我要晚一年毕业了吧,应该还是能毕业的。”
“你才20岁,晚一年或者两年毕业,其实对你八十年的人生来说,这个晚的时间是你可以承受的。”
我在做的,就是让她看到,闹钟不响,考试分严重的后果,究竟是什么,而她能否承担。
我们总是做很多努力去挡在我们“大的害怕”前面,焦虑也是其中一种努力,是一种本能的阻止“坏的后果”发生的心理机制。
如果适度焦虑,我们会重视考试、好好复习、临睡前检查闹钟,那么至少我们能以一个比较好的状态去应对重要的考试。
如果没有焦虑,什么不在乎,没有这样的情绪反应,估计人类也活不到今天。
还在类人猿的时候,就会因为毫无焦虑地睡得太死没有防备措施被陆地生活的各种猛兽吃光了。
所以,我们因为焦虑做出努力,挡在我们和“不想要的结果”之间,这就是人类基因的一种必然。
就像这个大学生,她害怕考试考不好,所以在意闹钟,情绪紧张,也是正常的。
贰、适度焦虑VS过度焦虑
那么适度焦虑和过度焦虑区别在哪里?
“适度焦虑”的人的内心:
这件事多半不会出现那么糟糕的结果,有这种结果也不会发生在我身上;
即使真的那么糟糕,天也不会塌下来,我还是可以承受的。
“过度焦虑”的人的内心:
这件事很可能会出现糟糕的结果,没有人保证一定不会,就有可能会,会,会;
如果出现了那种糟糕的结果,天哪我不敢想!我无法承受,我会毁灭!
前面说了,人活着一定有欲望,有想要的,不想要的。
这种欲望就会引发焦虑,但是在适度和过度之间,我们可以看到每个人不同的内心体验。
焦虑情绪比较强烈的人,或者说焦虑型人格的人,他的思维倾向于两种特质:
一、内心总是充满负面情绪,不由自主对结果进行负面推定
二、承受力微弱,无法承受失败、犯错、被指责、不认同
一个被焦虑逼得走投无路的人,多半有着极度不自信的内心,对自我的接纳很低,对自我非常怀疑,因此难以承受些微的指责和错误或者他人的不满的人。
这个人,无论看起来多么、自信、骄傲,他的人格里面都有因为不自信和不接纳,而极度脆弱的一面。
脆弱,就是无法接受我们会对一些事情控制不了;无法承受不好的事情会发生在我们身上。
其实,也可以理解为对结果的执着。
不那么脆弱的人,往往对结果也不那么执着。过度焦虑的人,则往往要求结果一定要在自己可接受范围之内。
之前,我们说到了,欲望无处不在。
如果,对于欲望抱有执念,那么焦虑当然会让我们无处可逃、恶性循环,折磨到我们筋疲力尽。
当你焦虑的时候,尝试跳出来问问自己,你对这个结果,执着了吗?
叁、“可我真的无法承受糟糕的结果”
“的心智发展都来自于照顾着对孩子照顾得怎样后,照顾者能承受住婴儿的焦虑,婴儿就能发展出真我。”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
温尼科特这里提到的“婴儿的焦虑”,其实和很多人在成年后,感受到的无法承受的过度焦虑,是一个东西。
婴儿期的焦虑没有被照料者很好的接纳和安抚,那么这种未被接纳的焦虑,可能会在一个人的内心生根发芽。
我们会记住这种婴儿期的内心体验。
某个危险或者不喜欢的情境出现,就会唤起我们这种强烈的焦虑,在那一刻,你仿佛又进入了当年那个婴儿的状态——
婴儿如果呼唤妈妈,没有回应,就会有“我可能是孤独一人在这个,我会被饿死冻死”的焦虑,这种焦虑无疑是一个婴儿难以承受的;
我院在我省开设有网络免费咨询绿色通道以及24小时咨询预约热线:0371-60999339(点击可直接拨打),双重就诊服务让患者就医看病更加方便,欢迎广大患者前来咨询。